#2017年七月春嬌 #1拋棄式人際關係
#她需要的是歌功頌德的鼓掌部隊
她只允許身邊的人講她想聽的話,若不是的人就滾,反正她朋友多的是,有手能鼓的不少你一個。
理論上,人際關係會自然產生一個篩選機制,她的基掰個性一定會使得她身邊朋友不想察曉她,畢竟每天都要費力幫人鼓掌,而該標的物又不會持續成長並且正向提攜自己,誰他媽要幫她拍啊?
但她使用拋棄式、耗材式、變動成本式的友誼,所以不必擔心這個問題。
#主餐不移小菜大變
#約主菜的朋友單獨吃飯
#也讓主菜約自己的朋友出去單獨吃飯
#但自己與主菜未必會經常一起吃飯大多時候是沒有的
#她把每個朋友都當飯局妹飯局弟
有人簡化地說這是舒適圈的概念,舒舒服服地躲在同一票朋友圈圈裡面不出去。但此說法不適用於她們那種耗材式的友誼計價模式。
她的交友圈並非「穩定不移的舒適圈」,而是主餐不變、小菜大變的飯局式交友模式,友誼圈的主要成員不變(2-3位),其他附屬成員則經常變來變去,不喜歡就踢走、別人自己離開她也不會挽留,只會心靈、原力上說唉呀令人難過,但是手腳完全沒在挽留對方。
而為何主要成員還在呢?因飯局動物的生物性是,把彼此當作「剛好都沒人可陪吃飯的時候,再揪一起」的酒肉模式。彼此都是彼此的主菜,相聚次數雖少但彼此需要,需要對方的人際關係。不交心,且不太易吵(兩個雞掰人不常見面的話,自然就少了互譏的機會,所以大家能夠相安無事),但逢吵,該女必崩潰!!因為醬ㄉ話飯局主就沒有朋友ㄌ,小菜會跑、主餐又不來,不就飢餓三十ㄌㄇ?
#她把每個人都當作代辦事項
她享受每天都有新人跟她吃飯的感覺,她更享受別人約她,而她剛好跟另一個人有約的那種拒絕快感。這種自我夯感是她存在的意義,A男就是星期一幾點到幾點,B女就是幾點到幾點,其他時間不要來吵,姐很忙。
在她的牛頓觀裡,這樣能夠平均受力,讓所有人共享從她身上散發出的、一樣的、豐富的感情但事實上幾乎所有人都認為,那只是在敷衍,一次又一次的敷衍,均分下來的時間就已經夠少了,以她的交際手腕及交談技巧,會更讓人更覺得,她沒有將真心、將專注力放在自己身上。
一次兩次後,大家自然就不會想跟她好,她又必須換一個飯局弟和飯局妹。不過她背後有一個飯局製造所、友誼產生器(#2會提到),所以不太擔心。
#享受被捧在手掌心的感覺
春嬌極度沉浸於被大家主動聊天、主動約吃飯、主動如何如何的感覺,而她的角色永遠是被動接受的,當大家的態勢並不積極主動時,春嬌只會想逃離,並用一個很帥氣的理由說「我覺得我不太適合XX」或是「XX不太適合我」。她熱衷於那種被大眾捧在手掌心,像是骨灰罈的感覺。
於是她就這樣活在一攤又一攤的飯局裡,享受掌聲享受自以為有互動的友誼。她很開心,她覺得這樣是永續經營。
#2017年七月春嬌 #2自我感覺良好的結界
前述提到的友誼產生器,側重在「飯桌上的人如何來」,#2提到的是「上桌之後如何相處」。春嬌與她的友以完成一件小事為傲,每完成一件小專案便集體歡聲雷動,徹夜開趴普天同慶。
派對的存在,為了使組織的內聚力更強,而漸漸演變成無趴就無友,假如小聚餐的地點、形式(如萬聖節小聚之類的名目)和成員,三者皆不出色的話,出席者會銳減
她覺得自己特別至極,但那是因為她剛好躲進蟲洞哩,她的生活圈剛好與「自傲團體」沾上了邊。自傲團體是一群某些內聚力強的、自以為是的年輕男女組合,他們以完成一個小專案為傲,並且大肆慶祝,透過不斷的慶祝、拍照打卡,來顯示自己與同年齡人的不平凡。飯局多的是,飯局弟妹也沒再少的,要的就來吃,不來就滾。
但是沒有人每天在過年的,人生總是會有清明節。吸了這口毒的他們,進到真實的環境,會發現把事情做好是應該,可以簡單慶祝,但是不必封街流水席,辛苦了不是發在IG上說的,而是真實存在彼此的真誠對話、眼神裡。但他們無法戒斷。
有些人用來幫七月春嬌緩頰的說詞是,這個特質大家都有、大家都醬,沒有好到哪裡去。但是這說法可被輕易推翻,因為95%強烈擁有這樣特質的人,與僅60%強烈的大眾,兩者在本質上,有超級顯著的極大不同。
下一篇是2018年的四月春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