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款美度海洋之星(MIDO Ocean Star Diver 600M),高CP值,堪稱PTT 錶版在三到四萬區間的鄉民神錶。之所以會俗稱為海星、派大星,是因為PTT網友yzak00416在某篇文章中提及:背蓋會讓我聯想到派大星走路。去年年中開始慢慢有人在推坑,直至去年底到今年年初開始超多人購買,賣到斷貨,要排隊排超久;但也有人質疑這只是飢餓行銷,但應該不是,因為需求量及市場詢問度真的很強。
此錶的優點是:
- 設計簡單且好看
- 整體用料及細部質感,在這個價位算很超值。對比相似價位的浪琴水鬼(俗稱浪鬼)的低質感,這款質感真的很好
- 原系列80小時的動能儲存,就已經很嚇人了,又加上天文台認證的機芯,以及矽游絲ETA的眾多好處
- 耐刮的陶瓷圈
- 600M 防水
- 夜光指針夠亮,夜光常為新入坑者考量的點
此錶的缺點是:
- 錶冠龍頭太小,不好鎖
- 600M 的錶徑略大,43.5mm,所以有些小腕者會選擇200M
- 600M 的海星是陶瓷圈,但200M 的只是鋁圈而已,容易刮花
- 雖然有80小時的動能儲存,但機蕊自動上鍊效率不高;已儲存的動能低到剩一天左右時,秒差會有點嚇人(一天約快6秒),但在這個價位算可接受的
- 為了達到80小時的動能儲存,選擇降頻的機芯,這似乎漸漸成為主流趨勢,文章最下面會提到
文章結構
矽游絲ETA的眾多好處
矽游絲相對於傳統游絲。傳統游絲有的甚至需要靠手工去彎折它,才能成型,然而矽游絲僅需靠設備生產即可,不必耗費人力在「游絲製造」上,且能做到大量且更高品質的製作,矽Si 是沒延展性的非金屬,只要製造出來,就不太需要擔心金屬疲乏之類的瑣事。然而!矽游絲的開發成本超高,必須投入大規模的研發經費、人力物力,在研發上達到規模經濟,並且在後續生產上,達到某個生產量,才能靠規模量產降低平均成本,而這兩點放在本業就在生產ETA的Swatch集團中,更是雙雙具備。
美度MIDO 和天梭TISSOT ,為斯沃琪Swatch 旗下的入門品牌。從2016年開始,Swatch 已透過集團研發、量產的規模經濟,把矽游絲的製造門檻降低;並把「矽游絲技術製成的ETA」下放給這兩個品牌使用。接續之前提到的ETA知識:
許多錶廠都不自己設計生產機芯,而是使用現成的ETA機芯。ETA機芯是由Swatch 集團大規模量產的機芯,穩定、日誤差不大、保養便宜,甚至連勞都曾在某代Daytona中使用過。
Swatch 把自家技術下放給子品牌,能讓子品牌機芯與對外販售的通用ETA做出區隔,造成同樣是三到四萬元的價位,消費者購買Swatch 旗下品牌,可以買到有眾多好處的矽游絲ETA,若購買他廠只能買到普通的通用機芯ETA。
矽材質不易受溫差影響,同時也能抗磁、高硬度耐磨,再加上採用蝕刻技術成型,精密度極高,不必加工調整打磨也能穩定運作,兼顧抗磁、耐磨、精密低公差、精準,不用像一般Swatch 生產的ETA那樣,還得客製打磨。
補充一個Swatch 小知識:Swatch 旗下的品牌,除了MIDO、TISSOT,也包含了歐米茄Omega、浪琴Longines、漢米爾頓Hamilton、Swatch。
高頻低動能儲存v.s.低頻高動能儲存,矛盾大對決
機械錶的振頻(振動頻率),關乎其準度及秒針走動的流暢程度。振頻越高,代表秒針在手錶上的「秒格」裡切割越多格,秒針走起來會較流暢且越精確,就像早年一格一格畫出來的迪士尼動畫一樣,越多格整體看起來越流暢。
高頻機芯會很精確,但不一定會很精準,精準度的關鍵在於游絲、擺輪及整體零件工藝設計。精確指的是,當手錶在操場上使用計時碼表的功能時,可以細部比較0.01秒的差距。
但高振頻也代表動力儲存時間較少,必須時常配戴、自然擺動手臂來自動上鏈,或是需要購買自動上鏈盒;高振頻也代表機械摩擦耗損的頻率也較高,後續衍生的保養、故障及機芯壽命等問題多,因此低頻高動能儲存的慢擺機芯,是現在市場上的主流趨勢。
關於振頻的詳細資訊可見城邦國際名表的這篇文章:「以真力時ZENITH的El Primero 為例,每小時36,000轉,表示機芯的擺輪每小時會轉動36,000次,而一小時共3,600秒,換算下來,該錶的精準度可達1/10秒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