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開頭就以好聽的歌切入,廣告介紹「溫蒂隨你罐」,罐子售價35元,加20元可灌滿920c.c.的可樂(雖然廣告寫到九月底止,而非永遠)。罐子顏色鮮艷、有趣,造成部份的消費者會蒐集。
對溫蒂而言,他們之所以「選擇」用販賣的形式,不僅是為了將便宜的飲料賦予更高的價值,將塑膠瓶身給消費者,可以讓消費者產生「划算的心理」。假如消費者買了,每次在家看到瓶子,為了攤提掉當初瓶身的花費,容易產生「不使用會浪費,所以要用力裝努力裝拼命裝,看到溫蒂就想去裝」,每次看到瓶子就想到溫蒂、想到要趕快用力消費;甚至在溫蒂吃完飯後,也是裝滿才離開。(我的猜測,但不確定當年這樣的效應強不強)。
對於廠商而言,消費者提著印著大溫蒂Logo的大瓶子走來走去,無形中也是種廣告;對消費者而言,假如當年這是種潮流、年輕的象徵(美式速食文化的興起),那麼拿著走也不會讓人覺得奇怪;再加上當年溫蒂的售價相對肯德基麥當勞來得高,若價位能型塑消費者自身的高級感,可能也是他們願意提著上街的原因。
飲料是成本極度低廉的產品,假如消費者狂買飲料,對於溫蒂而言,是筆超級輕鬆的收入。但倘若消費者坐在溫蒂店內,把這裡當成咖啡廳般,僅與朋友慢慢喝飲料,則降低翻桌率,對速食店而言未必是好事。這點我不確定當年該效應強不強。
這種塑膠瓶「部份負擔」策略與刮鬍刀「部份讓利」的策略極像,都是讓消費者在承擔了部份的成本後,進而黏著自家的產品。刮鬍刀廠商會把刀柄+刀片的一件式包裝極度便宜販售,後續再透過販賣較昂貴、高毛利的刀片補充包來賺錢,形成一個長期綁約的消費。然而消費者往往在買了刀柄後,下一次便覺得「把刀柄丟掉好浪費」,進而買同廠牌補充包,插回刀柄上繼續使用。
溫蒂隨你罐的作法,現今的圓石、麻古、大苑子也是同樣的模式。
溫蒂整體給人的感覺就是昂貴,此產品能讓消費者,稍稍覺得去溫蒂消費時,負擔不那麼大。
雖然口味特殊、品項特別,如特殊味道的牛肉漢堡,以及當年尚未流行的焗烤培根馬鈴薯。但由於價錢普遍較競爭者高,於1999年年底,溫蒂漢堡撤出台灣。
影片來源: